返回

员工管理

首页

培训没效果 谁之过?

发布时间:2012-08-29 10:21:11

点击数:62189 次

    教育培训业是当今市场上非常热闹的一个行业,不管是有钱的老板还是没钱的老板都想开培训公司,不管是会讲课的老师还是不会讲课的老师都想做培训。因为中国人做事情比较浮躁,大多数人喜欢赶热潮。听到哪个行业赚钱就往哪个行业钻,本来一个比较好的市场就搞乱了。所以今天从事培训工作的人不得不为培训业的规范发展担忧啊。每一个行业的发展都有它的规律性,我们不能拔苗助长。否则急功近利反适得其反。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管是谁做管理都不容易,我们也不能责备国家、政府,毕竟中国人口多、发展快、范围广,哪里管得过来吗?培训业也是如此,中国的培训从直销到成功学,从成功学到管理学。从管理学又到MBA、EMBA……最后又回到企业内训。走过了多少路。培训概念就更不用说了IS09000、IS014000、5S、6S、六西格码等等,反正很多的名字,最终又做了多久呢?中国式培训、执行力培训、细节管理培训又有多少企业做到了呢? 不是培训没有用,也不是我们的培训老师讲得不好,而是大家缺少耐性,缺少理性。

    因为企业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学习也是一个长期养成的习惯。不管哪个大师讲课,如果大家学习只有一时的热潮,那么无法产生良好的效果。所以企业学习不是赶潮流,不是炒概念,不是装门面,而是实实在在地解决企业问题,提高全员的学习意识,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不管是企业也好、老师也好,我们都需要更深层次地认识到培训的意义和价值。虽然企业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可能天天让全体员工参加学习,但是仅把培训当然概念和任务来完成那是无法达成良好的效果。

    为什么现在很多企业反感培训呢?因为大家没有对培训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销售员盲目地推销,企业盲目地学习。老师也盲目地培训。人们真正没有从内心深处理解培训、认识培训,不了解企业真正需要什么?学员需要学习什么?培训能真正解决什么?所以就造成了培训供应和需求的脱节。最后造成了学员、老师、企业多方面的损失。

    在中国做培训,为什么感性的课程比理性的课程还吃香呢?因为人们大多数是感情用事,他们学习更是注重情感、兴趣、而不是效果。什么潜能开发、教练技术、魔鬼训练等等这样的课程,让一个个学员哭天抹泪。所以大家都说好。但是真正有没有用到工作上呢?企业问题有没有改变呢?大家就不知道了。也许他们在课程上唱《感恩的心》、《真心英雄》,相互拥抱。非常感动,可过几天却全忘记了。以前怎么做,现在还是一模一样。所以企业说培训没有效果。

    为什么课程上有效果,而在企业里没有效果呢?因为企业毕竟不是课堂,环境不一样,氛围不一样。再加上有老师的指导,所以结果肯定不一样。企业要想达到培训效果必须营造一种学习环境,保持理性学习。绝不能感情用事。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别指望一蹴而就。

    培训没有效果。当然各方面都有责任。一是销售员的误导,二是企业的认识,三是老师的心态。为什么呢?因为销售员为了自己冲业绩不管课程是否对企业有帮助都会拼命地推销,企业呢,他们也不清楚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只是盲目地学习。老师呢,为了迎合企业的需要,获得更多的掌声。他更注重演讲的技巧,而忽视了演讲的内容。培训自然没有实质的效果。所以企业要想提升培训效果必须是企业、学员、老师共同协作的一个过程。

    那么,如何来改变这种现状呢?不管我们说培训怎么样不好,但是企业的员工都必须参加培训学习。我们总不可能因为过去培训没有效果就排斥它。因为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不培训员工根本无法工作、无法生存。过去企业也许是拼体力,现在企业完全是拼脑力啊!如果企业不想方设法把员工的智力开发出来。又如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呢?所以今天的企业家也好、老师也好,不管大家过去做得怎么样,我们都不要再抱怨、指责。大家要坐下来好好交流、好好研究。只有老师与老板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才能让培训的效果越来越好!

    今天的企业培训,老师再也不是一个局外人,你必须深入企业内部,了解企业的真实问题,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才能把培训做得更好。我们的老师就象医生一样,有的人生点小病吃两颗药就好了,有的人病情比较严重必须开刀才能治好。因此,我们必须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为什么有的人生病治不好呢?因为他们痛情严重,病人既不想吃药,又不愿意打针,也不同意住院,所以就只有等死啊!今天有的企业也是一样,有的企业明明问题比较严重,他们却一直拖延,最后拖成癌症晚期,无可救药。

    一家企业的倒闭,表面上是一下子没了,实际上企业早就生了很严重的病,只是老板没有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不愿意去治疗,所以就造成了不该发生的悲剧。

    非典时机医生最重要,战争时机军队最重要,金融危机管理最重要。企业千万不要等问题发生了才知道培训的重要性,我们一定要防患于未然啊!

 

更多相关

用好能人 更要用好“小人” HR如何量化员工离职成本 打造顶级员工的三条经验 管理90后的八大修炼 游戏竞争让员工更健康

返回顶部

首页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