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2-21 15:13:52
点击数:92278 次
前不久,在微博上看到一幅图片,分享如下:
不看不知道,从近代到现代,从美韩到中国,从总统首相到教授、艺人、CEO,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学历造假;且细想,人才大市场附近处处可见的是“办证”的人群,“野鸡大学”纷繁出现,招生广告比比皆是,证书验证中心发布的验证数据……学历造假俨然成为了一种趋势,或为入门,或为晋升,或为沽名钓誉。
古往今来,诚信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崇高追求,故而有“民无信则不立,商无信则不兴,国无信则不威”的言论。学历造假虽是冰山一角,但是覆盖面之广,涉及范围之大,已经成为影响社会诚信的重要问题。社会诚信缺失,企业人力资源从业工作者该如何应对?
众所周知,企业人力资源从业者维系着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的四大重任,而选人是重要的一环,是入口,是用人、留人、育人的前提条件,选对人则企业兴,选错人则企业亡。据一览人才评鉴中心提供的数据,68.5%的HR认为“求职者的证书有虚假成分”,有83.9%的HR认为“求职者的工作经历有虚假成分”。
如何应对学历虚假与诚信缺失?如何规避用人风险?一览人才评鉴中心的王先生告诉我们,最有效的方法是把背景调查纳入招聘流程,成为招聘的必经环节,对每一个岗位候选人(或人才)做相应的背景调查与人才评鉴工作,严格审查其教育经历与工作经历,让造假者无机可乘;目前,有86.2%的国内企业仅对中高端职位的候选人做背景调查,而对专业技能岗位候选人、基层岗位候选人展开背景调查的国内企业仅在10%左右;求职者包括一些应届毕业生,正是利用了企业薄弱的背景调查意识这点混入企业,导致企业用人成本的增加及用人风险的存在。
另外,针对不同岗位如何开展背景调查工作,王先生告诉我们,基础信息如身份信息、学历信息等可以由HR直接通过公安系统、教育系统直接查询真伪,但更深入的信息如工作表现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度才能开展,专业技能岗位及中高端岗位候选人最好通过第三方机构来开展,这样才能保证用专业性和少量的成本来避免更多的企业支出。